“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带来裂变效应
时间:2020-12-02 16:31:09
字号:

近年来,聊城市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为龙头,推动流程再造、制度创新,产生了裂变效应,释放了改革红利,优化了营商环境,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一、加快事项人员划转,夯实改革基础

2018年以来,聊城市按照“应划尽划”和“成熟一划转一”的原则,组建行政审批局,加快推进事项及人员划转,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一)事项划转范围全。两年来,市级分3批将八大领域164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市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市级行政许可“一枚印章管审批”比例达到74%以上,比省政府编制的《山东省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划转指导目录》多行政许可51项、关联事项42项,建设工程全链条常发生的69个审批事项,80%由市行政审批局办理,为深化工建领域改革夯实了基础;201个“一件事”“一链办理”链条,涉及的113项政务服务事项,63%由市行政审批局办理。2020年,同步规范了县级事项划转,公布了县级事项划转指导目录,分两批完成了县级审批局事项划转,基本实现市县领域相对统一、县县事项相对统一。

(二)人员划转定位准。按照“划硬人、硬划人”和“人随事走”的原则,提前摸排拟划转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人员情况,将专业水平高、审批经验多、改革精神足的审批人员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划转各类人员42人,平均年龄39.98岁,充实到业务审批第一线。针对业务复杂、责任重大、专业性强的规划类、应急类事项,坚持“专业事由专业人干”的定位,精准定人、坚决划人,实现了业务承接后即可独立办理。为推进划转事项平稳过度,市行政审批局向社会征集各类行政审批专家,建立了独立的审批专家库,涵盖涉农、水利等20类1304名专家,破解了勘验难、审查难等问题,实现了审批局承办事项,除省级明确要求监管部门人员参与审批环节外,全部实现独立审批。两年来,市行政审批局承接省级改革试点8项,均出色完成试点任务,凸显了行政审批局改革精神和攻坚意识。

(三)审管互动衔接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工作机制,建设了审批监管互动平台,实现审批信息与监管信息双向互动,既有效预防了廉政风险,又提升了综合监管能力,实现了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市行政审批局通过审管互动平台与市直19个监管部门及县区实现了审批与监管业务衔接,实现275项市级、4408项县级行政许可事项(含子项)审批与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互动、业务协同,自动推送审批结果31803件次,发起会商申请11件次,联合踏勘127件次,促进了审批、监管的良性互动、互相保障。

二、推进审批提质增效,凸显改革优势

群众利益无小事。市行政审批局始终坚持群众立场,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实现了划转事项“物理聚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有效提升了审批服务集中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一)聚焦“办事简”,持续推进“三压缩”。按照“边承接、边优化”的原则,持续对划入事项实施申请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三压缩”审批环节、审批材料、审批时限的压缩率压缩率均达到50%以上。2020年,积极承接省级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推行“信用+审批”模式,通过加强信用核查、履行一次性告知、强化审管衔接,对90个事项实行了容缺办理,48个事项实行了容缺受理,占所有事项的73.4%,最大程度扩展了办理深度,提升了审批效能,简化了办理手续。

(二)聚焦“办事优”,全面实施“一窗受理”。在全省率先推进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打破分部门、分窗口受理审批常规,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无差别“一窗受理”模式,前台受理窗口由之前的88个减少为38个,减少了57%,实现了进厅事项“一窗通办”,受理效率平均提速50%以上。2020年,市行政审批局“一窗受理”标准化提升工作通过了省标准化验收,“一窗受理”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再提升。同时,设立了帮办代办窗口,完善了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覆盖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实施了延时服务、联动服务、远程服务、上门服务、重点帮办等特色服务,2020年以来全市共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38900余次,特色服务29900余次。

(三)聚焦“办事快”,再造群众眼中“一件事”。在事项标准化基础上,以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再造关联事项“一链办理”主题服务流程,建立省级统筹、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实现“一件事”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组流程、一套材料、一次办好。我市作为试点地市之一,聚焦群众办一件事多头跑、流程繁、材料重复提交、信息重复填写等突出问题,针对群众办一件事,梳理形成了201项“主题式”服务和高频事项,绘制了优化流程图,制作了服务清单,通过整合一表申请表单、搭建一链办理双平台,形成“一次告知、一单申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个窗口、一网通办、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档管理、一次办好”的审批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链办理”的“一网通办”。9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到我市开展专题调研,给予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共办结“一链办理”事项近3万例,相关做法列入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案例。

三、围绕重点领域攻坚,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敢啃“硬骨头”,才能尝到“真甜头”。市行政审批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攻坚,不断优化环节流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聊城速度”,打造“聊城样板”。

(一)围绕企业生命周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打造企业开办“4012”服务品牌。全力打造企业开办“零材料、零成本、零距离、零见面、一个环节办理、最快20分钟内办结”的“4012”新模式新开办企业实现5枚回墨印章和税控设备(含首年服务费)免费送市场主体“智能秒批”和微信“掌上办”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企业全程电子化率达99%以上高唐县自主开发了“企业开办医保通”软件,住房公积金登记做到互联网推送即办结,并率先将企业开办扩展到了个体户开办,为个体工商户免费赠送印章2枚,个体工商户开办也进入“零费用时代”,预计全年可为个体户减负200余万元。二是推进“一业一证”改革。为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聊城市积极争取省级“一业一证”试点,设置了“一业一证”服务专区,推行行业综合许可即来即办,市、县、乡(镇)、社区四级通办,精简材料81%,压减环节71%,压缩时限84%。截至目前,共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3490余张,涵盖44个行业,覆盖行业和发证量位居全省第一。

(二)围绕项目生命周期,深化工建领域改革。一是实施“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构建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框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环节,进一步压缩为建设项目审批前、报建前、建设后三个生命周期环节,环节中的审批事项连成一个办事链条,推动办“一个事项”向办“一个周期”转变;二是实施“拿地即开工”。按照分类实施、精准发力的原则,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开展“主题式”审批,尤其对受众面大的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在全省打造了极简极快审批服务模式。9月11日位于冠县的山东华恒新材料新建仓房项目,一天之内拿到土地出让合同、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人防易建证、施工许可证的“一书五证”,刷新了“拿地即开工”最新速度;三是实施“交房即办证”。创新实施房地产项目“交房即办证”制度,实现新建房屋交房15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理不动产权证。“交房即办证”的实施,让开发企业主动担负起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主体责任,让购房群众住得踏实、睡得安稳,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堵心事,深受群众欢迎。截至目前,11个房地产项目实现了“交房即办证”,成功打造了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聊城样板”。

(三)围绕跨区域协同,探索“跨省通办”改革。为破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往返跑”等问题,结合全市“双招双引”需求及地缘需求,市行政审批局积极与河南省濮阳市、河北省邯郸市等地对接,沟通“跨省通办”意向,通过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线下窗口联动、完善帮办代办、双向邮寄、外网申报、多地联动等举措,细化工作规程,加强线上线下协同,积极推进“冀鲁豫三省三市”政务服务全口径“跨省通办”,实现群众不跑腿、少跑腿。11月份,市行政审批局与省内济南、淄博、济宁、临沂等10个地市及河北、河南多地市签约,实现企业开办“跨市通办”“跨省通办”莘县与河南省南乐县、范县、清丰县,河北省大名县签署协议,实现三省五县“市场准入领域”“工程建设领域”跨省通办,有效破解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堵点难点,提升了跨省通办服务水平。

下步,市行政审批局要以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为契机,持续推进审批便捷化、服务便利化,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