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区:创新审批模式“五个变”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时间:2024-02-22 10:35:46
字号:

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力攻坚突破年”实施推进中找准服务定位,在破解企业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价值定位,以民生领域行政审批为突破口,创新审批模式“五个变”,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每件事”延伸,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一、变“墨守”为“流程再造”

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进“集成办”“简约办”,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民生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多领域事项串联、并联办理,共优化调整民生审批事项10余项,办理时限压缩为即时办结,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成本持续降低,促进业务办理“轻装上阵”。

二是围绕开展“事项联办”和“一链办理”主题式服务,梳理各场景相关事项链条,制定最优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实行“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推进事项集成办理。

三是主动跨前一步察实情,对症下药出实招。集成名称预先核准(民办非成立预审服务)、办学许可、营业执照(民办非法人证书)等三个许可事项,编制“一件事”服务指南,现场勘验前置,专人负责“一帮到底”,协助举办者实现高效办成“幼儿园开办一件事”。

二、变“末端审批”为“前置服务”

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推行AB角制度,提高审批服务质效。

一是企业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工作人员对符合条件的申请第一时间受理,专人负责“一跟到底”。

二是主动靠前服务,在不影响企业群众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前提下提供“随时勘验”服务,运用微信、腾讯会议等媒介,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全过程融合勘验。

三是针对民办学校办学许可、娱乐场所经营许可、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审批等初次勘验后整改率较高的事项,推出勘验前置、超前辅导,提前通过视频或现场指导,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勘验要点,提出整改建议,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三、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

深入农村,了解乡村文艺表演队伍需求,“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

一是针对乡村文艺团体农民演员多、普遍年龄大,到城区办业务不方便等难题,工作人员主动将审批服务关口前移,积极对接镇街文化站,将办理条件、人员要求及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演艺队负责人。

二是针对绝大多数队员长期坚持演出但都没有演员资质证明的问题,工作人员依法通过降低准入条件创新审批形式,采用近年来参加演出或排练的视频资料作为演员表演能力的证明材料。

三是主动上门服务进行现场办公,在演员信息、艺术表演能力及演出器材设备等许可条件审核通过后,由工作人员现场提供帮代办服务,0.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业务办理,当场为文艺表演团体发放《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有效压缩审批时间。

四、变“上门办理”为“一网通办”

一是打造“语音热线+网络在线”企业全生命周期人性化导服系统,在政务服务网、服务专线等多渠道广泛应用将群众口语化描述智能匹配成专业术语,实现问题的智能关联和快速应。

借助信息化,让审批提速增效。依托市人力资源和劳务派遣许可数据库资源,实现申报材料营业执照登记信息、原许可证信息“两个免填写”,既方便企业数据调用又完善风险预警。

三是强化数据共享应用,建立以电子证照等应用场景授权为基础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劳务派遣许可”一表申请、两证联办促进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审批的提速增效。

五、变“被动审批”为“主动帮扶”

践行惠企利民服务理念,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精准帮扶服务。协调民政、社会组织联合会抽调业务骨干共同组成的“社会组织孵化帮扶队”,通过主动靠前帮扶,对拟发起成立的社会组织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形成了涵盖社会组织成立预审服务、成立大会事先备案、成立登记等许可事项“社会组织一件事”主题式审批全过程闭环服务模式,将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时办结

来源: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