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探索“三个一”工作模式,走出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新路子” —创新成立全省首家“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时间:2024-06-13 10:13:26
字号:

/resources/public/20240613/666a61dad36c5cd4617b6112.jpg

今年,东昌府区以市场主体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涉企登记堵点、难点,创新成立全省首家“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三个一”工作模式,切实将涉企登记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攀升为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建设“一个阵地”,夯实服务根基。

/resources/public/20240613/666a61eeb65d85ebac340add.jpg

一是立足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涉企登记纠纷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东昌府区市场主体存量已达17.6万户,新增数量年均高达2万余户,有关涉企登记方面的12345市民热线工单年均接收750余件,其中,涉企求助类占比达90.42%。为此,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法治思维,以填补东昌府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空白,探索出“一站式”高效化解涉企登记纠纷新路径。

二是认真研判,制定实施方案。为促进涉企登记纠纷依法有序化解,区行政审批局认真梳理因企业名称、经营场所、登记程序等引发的涉企登记5大类纠纷,并积极与区司法局、区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沟通协商,经过1个多月的筹备,创新成立了聊城市东昌府区“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东昌府区“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施方案》,从制度上明确目标任务、调解范围和工作原则,建立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分工,切实将创新思路转化为实践应用。

三是搭建平台,完善阵地建设。探索“一厅一室一中心”模式,打造群众身边的“人民调解阵地”。以“调委会”为依托,以政务服务大厅为阵地,在帮办代办专区,高效建设“涉企登记纠纷”调解中心,设立“导诉台”,推行“一窗通办”,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纠纷咨询、诉求收集、纠纷办理、双方协商等调解服务,在“后台审批专区”,设置调解工作室、企业家会客厅等功能室,做到矛盾纠纷分类疏导、精准调解,实现涉企登记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化解”,自调委会试运行以来,成功调解涉企登记纠纷57起,调解成功率95.0%。

二、锻造“一支队伍”,强化要素保障。

/resources/public/20240613/666a6205d36c5cd4617b6117.jpg

一是精细培育调解专员。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选拔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素质硬的党员干部、行业骨干和专业律师担任红色调解专员,通过政策解读、案例讨论、难点分析、政企恳谈等方式,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定期召开学习例会,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动态调整调解范围,会诊重大疑难纠纷,切实提升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技能,推进调解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打造一支“政策清、专业精、服务优”的调解员队伍。

二是精心打造专业团队。以红色调解专员为主体,整合多方资源,组建1支政务服务大厅专职红色调解队伍,依托“调解中心”,实行“轮班制”办公,每天两名调解员进行值班,具体负责调解中心日常运转,坚持“能调尽调”原则,确保矛盾不出大厅、堵点就地疏通。开展5次“助企发展”进企业活动,将惠企政策、调解服务送到企业一线,围绕冒名登记、股东变更等服务内容,精准了解企业需求,行业专业化保障涉企登记纠纷的实质性化解。目前,该团队为52家企业集中“会诊”涉企登记“疑难杂症”。

三是精准成立工作专班。成立“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专班,由局长任主任,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对工作开展进行全面统筹协调。实行“每周调度、每月督办、首问负责、专员帮办、定期汇报”的动态管理模式,60份调解文书和研讨记录装订成“错题本”,定期进行自我检视,精析研判。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对专职调解员进行年度综合评议,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专职人民调解员续聘的重要依据,持续提高调解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一套机制”,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诉前调解机制。以平等自愿、依法调解、以人为本为工作原则,探索源头化解路径。建立“诉前调解、未诉先办、诉调对接、有诉必办”全流程解纷机制,调解员从排查风险、建立台账、受理诉求到跟踪问效,提供“一站式”高效精准服务。强化引导分流,利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服务“好差评”、小易直播间等平台,及时获取涉企登记纠纷线索,对于简单纠纷,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零成本、短周期”的诉前调解方式,对复杂纠纷及时排查预警,提前介入风险评估,切实保障矛盾不出政务大厅,堵点问题就地疏通。

二是建立联动化解机制。构建多方联动、多元化解机制,行政审批、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解纷攻坚”智囊团,实行“1周内安排调解”“1次调解为原则”“0缴费”3项机制,诉前联合调解成功率达67.9%。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行政审批部门通过“山东智慧调解平台”,将调解情况向司法部门进行汇报,司法局为其提供专业性、规范化指导。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冒名或虚假登记案件,行政审批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密切配合,通过函告的形式,做好档案材料、现场笔录、案件线索等信息交接工作,撤销登记办事效率实现“1+1>2”的效果。

三是推行双线并进模式。线上,推出“云调解”服务,将涉企登记纠纷事项纳入“小易”工作室平台,依托“云易办”系统、微信工作群、智能导询系统等,为申请人提供在线咨询、在线调解、异地协调、在线材料传输等服务,实现群众诉求“一次不跑、事就办好”,办事效率提升75%。线下,制定“一张清单”,编制“白话版”服务指南,建立4个“金牌调解”团队,推行“点单式”预约服务和“订单式”分类实施,通过繁简分流、上门帮办、全程指导的形式,推动简易纠纷速调速解、繁难纠纷精调精办。目前,金牌调解团队共开展上门服务23次,调解成功率达100%。

来源: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