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创新惠农审批“123”工作法 促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富农兴村
时间:2023-08-30 14:51:15
字号:


临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鲜明的导向、更务实的举措,针对轴承制造、农村电商、养殖、种植等产业项目,实施惠农审批“123”工作法,即创新一种工作机制,拓展两种服务模式,打造“三办”审批,全面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更好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截至7月底,全市轴承产业市场主体15000余家,仅烟店轴承市场年交易额超300亿元;农业经济主体6000余家,带动8万农民就业,年增收超亿元。相关惠农举措在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网、山东新闻联播、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日报、聊城新闻、聊城日报等媒体刊播,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官网宣传推广,被国家市场监管局、省乡村振兴局、聊城改革专报、聊城改革公众号发文推广,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并入选聊城市政府系统“严真细实快”优秀案例。 

一、创新“承诺+容缺”工作机制,开通乡村产业项目“绿色通道” 

抢抓时间窗口、政策机遇,积极破旧立新,充分发挥临清市重点项目“清快办”统筹、协调、指导、督办职能作用,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建立联动互动工作机制,已为全市8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提供有效支撑。一是联合办、全程帮,为项目“争分夺秒”。按照“一张蓝图、一个清单、一支队伍、一帮到底”的工作思路,实行多部门协同合作,由各镇街及发改、资规、环保、住建等市直部门均抽调一名负责产业项目的专职工作人员,与行政审批局的业务科室人员,组建了一支专门队伍,为我市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代办、全生命周期服务,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限时办结。“清快办”全程负责手续补办的指导填报、帮办申报等工作,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专人帮包,确保项目单位在承诺期限内完善相关手续。二是提效能、控风险,为项目“添砖加瓦”。“承诺+容缺”审批工作机制建立在限定范围、充分论证、双向承诺、违诺必究的基础上,每个项目需经过发改、资规、审批、环保、住建、水利等多部门联合审查,对项目类型、选址、布局、规模以及建设项目的用地、能耗、水资源、污染物总量等要素进行充分论证,所有部门全部通过方可列入《临清市“承诺+容缺”重点投资项目清单》。论证通过后的项目,实施企业和政府“双向承诺”,各部门可容缺办理相关手续,将“手续办理期”转变为“承诺履约期”,大幅压减了各项审批工作时限,平均可为企业节约1-3个月时间。三是强监管、重信用,为项目“保驾护航”。部门全程跟踪项目单位手续补办和履行承诺等情况,并通过撤销许可、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纪检监察多重手段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不践诺成本。如项目单位未按照市政府承诺事项进行建设,或未在承诺期限内补办相关手续的,相关部门依法对其做出的行政许可予以撤销。如政府部门在论证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或违反承诺,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企业造成损失的,将推送纪检监察部门介入,启动调查程序。同时企业的失信行为将在“信用临清”网站予以公示,列入“法人严重失信名单”,在各部门均不再适用任何审批手续承诺制、优先办等各种优惠政策。该做法在光明日报、省营转办、聊城改革专报刊发,并入选聊城市政府系统“严真细实快”优秀案例。 

二、拓展集成服务模式,助力乡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及《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农村产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集成服务。一是创新打造轴承产业“四个一”集成改革模式。2022年,临清市被确定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助推轴承产业发展省级“揭榜挂帅”项目,打通“全链条”审批事项,提供精准化服务。打造轴承产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将企业开办、投资建设和企业退出等关联性强的单一事项集成“一件事”,实现全链条、集约化、数据化办理涉企事项,办事环节平均减少66.67%,材料精简53%以上,办理时限压减100%。打造轴承产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面向轴承产业企业提供登记注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一体化质量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实现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全覆盖。打造轴承产业全生命周期“一体化”通办。设置轴承产业“跨省通办”服务专窗,材料双向免费寄递,提供帮办代办远程服务,实现轴承产销研各类企业在属地、异地政务服务部门皆可办理全生命周期事项。打造轴承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一揽子”帮扶。率先探索出台14项重要金融政策支持措施,为轴承商户授信1800余户,授信金额6.9亿元,贷款金额4.33亿元。整合业务办理流程及事项,提供多样化再创业政策支持及信贷扶持,轴承企业歇业提交材料减少60%,跑动部门减少83%,时限压缩91%。该做法在山东新闻联播、聊城新闻播报,被国家市场监管局、聊城改革公众号发文推广。二是创新开展农村产业“集群注册”登记服务模式。通过多方调研、探访农村创业市场主体发展情况,针对初创期融资难、成本高等难题,坚持以“有解思维”攻坚克难,用改革破题,鼓励各类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园区孵化器、产业园等创业创新载体具备托管服务能力的机构从事市场主体住所托管业务。无须特定经营场所或暂不具备经营场所条件的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个体工商户,符合规定条件的,都可以申请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无需单独购买或租赁商铺、厂房作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托管机构建立商务秘书制度,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对集群市场主体进行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可凭托管机构出具的住所托管证明文件作为住所使用证明办理登记注册。自开展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改革以来,共有8家创业孵化器、园区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从事市场主体住所托管业务,办理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400余笔。临清市松林镇推进家具产业“电商+”战略,全镇通过集群注册电商30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3000余人。该做法在新华网、大众日报、聊城新闻等媒体刊发。 

三、打造“三办”审批,打通乡村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致力于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智慧化水平,创新便农利农举措,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方面做足工作。一是打造三零审批“智能办”。以群众的满意度和便利度为出发点,依托聊城市政务服务审批平台,在全聊城市乃至全省率先实施涉农领域全类别智能无感审批,包括新办类、变更类、续展类、补发类、注销类、备案类等涉农审批事项,开创涉农领域智能审批先河。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模式,实施数据共享,零材料、零时限、零跑腿,全程网办,累计已为2000余名农民朋友节约时间成本5000余个工作日,往返成本约5万元。临清市东盛养殖有限公司申请动物防疫条件许可变更法定代表人,就是通过智能无感审批,在网上提交变更申请,秒批秒办,审批部门上门送新证回收旧证,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好。该做法在山东广播电视台、聊城新闻、聊城日报刊播。二是打造量身定制“简易办”。从实际出发,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市场主体的典型需求、运营规范,创新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变动简易办服务。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并全程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退社、入社相关手续。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规范合作社成员变动程序,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不断深化流程再造,分门别类为其提供特色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体验了简易办服务。该做法在大众日报、聊城新闻刊播。三是打造联动服务“上门办”。坚持需求导向,针对养殖、种植等涉及多部门的服务需求,主动联合市直有关部门,提供上门服务,将企业多部门“跑手续”变为多部门上门“办手续”,按照现场勘验标准指导企业完善场区功能设置、设施设备的配置,提醒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注意安全生产,并为企业免费帮办代办,解决企业不知如何办理手续的难题,平均为每个企业尽早准营压缩办理时限15个工作日。金郝庄镇世纪花园家庭农场“鱼菜共生”项目通过联动服务“上门办”,提前20个工作日拿到相关许可证,每年创收300余万元。该做法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官网、农民日报刊发,被省乡村振兴局发文推广,并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来源:临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