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020年度“四张清单”落实情况
11371500MB2862819G/2020-4410242
2020-12-22 11:12:26
市行政审批局

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020年度“四张清单”落实情况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2020 年全市重点改革任务清单

15、在承接落实好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同时,按照“应放尽放、放无可放”的原则,6月底前,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调整到县域实施。(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我局为配合部门)

一是积极承接省级委托下放事项,与11个省直部门对接签订委托协议书,承接委托下放事项20项,启用行政审批“二号章”9枚,加强了业务培训,组织业务科室逐项制作了“零基础模板”,与监管部门签订了职责边界协议书,确保事项“接得住、办得好”。截至目前,共办理相关业务56件。二是推进“市县同权”改革,综合运用直接下放、委托下放、下放实质性审核权等方式,将131项市级行政许可权力、18项关联事项调整到县级实施,占部门全部事项的72%,是全市调整事项最多的部门,目前均已承接到位,基本实现行政审批局系统“市县同权”。截至11月底,共办理“市县同权”事项18811件。

16、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的 18 项指标,力争部分重点指标进入全省前五,整体水平保持全省中上游。

企业开办指标:

一是流程再造,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工作要求,围绕争创一流、全面创新,聚焦流程再造,聚力企业开办,延伸开办链条,压缩开办时限,推出一系列“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降成本”等惠民利企举措,全力构建主动型政务服务新模式,切实提高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力打造企业开办“零材料、零成本、零距离、零见面、一个环节办理、最快20分钟内办结”的“4012”新模式。截至目前,已为4万多家企业赠送印章,免费发放近3900套税控设备,提供免费邮寄服务10000余件次,通过“智能秒批”和“全程网办”办结10000余件,办理跨区域通办130余件,累计节省企业成本2700余万元。二是精心准备,做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会同市税务、市市场监管、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管理、人民银行等部门,顺利完成了2020年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企业开办指标填报工作。

办理建筑许可:

与市住建局共同牵头了营商环境评价“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相关工作。一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提升指标质效。实行主题审批,社会投资小型建筑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20个工作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13个工作日内,“拿地即开工”再造极简审批模式,9月11日,山东华恒新材料项目(冠县)实现了一天之内一书五证齐发“拿地即开工”最快速度。再造环节并联,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合二为一,项目立项核准和招投标核准合二为一;工程建设阶段,制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导则》,率先在全省合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和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联合验收阶段,推进竣工联合验收与建设单位组织的“五方验收”合并进行,联合验收结论意见书做为联合验收事项的统一确认文书,相关部门不再单独出具。推行承诺办理,市级工程建设领域45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全部或部分材料容缺受理或办理,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不再作为办理工许可的前置条件,40大类93小类行业的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告知承诺”。四是深化线上审批,持续完善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功能,全市(1市8县3开发区)共配置系统事项1363个,完成与17个系统的互联互通。10月21日,在全省率先完成和投资项目审批系统的深度融合,企业申报项目实行一个系统对外,实现了数据走网路,一个系统走全程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网上办事环境。主题式、并联推、承诺办、线上批,项目建设过程中10余个事项可实行一次申请、多证(文)齐发,实现了企业电子证照应用,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再压缩,平均压缩率达到65%。二是汇总归集材料,认真模拟演练。自8月19日起,以市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名义,对今年评价工作进行部署。共梳理市级部门任务清单42大项,明确到部门、科室、责任人。在18个指标中,率先进行封闭,全力备考。先后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资料准备、调度任务进度等进展,对基础工作完成度低或准备资料不充分的单位进行通报。先后组织指标配合市、县有关部门参加省住建厅、市政府、局聘请第三方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培训会。10月27日,市营转办组织了一次模拟填报,对现场填报的规则、流程进行了全真模拟,我局认真准备,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检验了日常工作的扎实程度,锻炼了填报人员的临场应变能力。模拟完毕后,针对反馈的问题,全面梳理整改,共按体系扩展梳理题目300余道。三是全面筹备谋划,完成现场填报。在正式填报前,由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组成现场填报团队6名核心人员,结合前期模拟填报的经验,对准备的材料反复论证完善,确定了进场答题流程和具体轮换方案。配合核心答题组,共设置现场配合组、潍坊外围配合组、聊城后方配合组、县级配合组四层保障,制定了配合方案,明确了前后场配合要求、题目流转程序、传递时间等。12月11日,现场核心答题组在潍坊市与聊城四层保障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确保了86道题目按要求提报,顺利完成了现场填报工作。

政务服务指标:

与市政府办公室共同牵头了营商环境评价“政务服务”指标相关工作。一是围绕评价指标,持续优化提升。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提高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加强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设。梳理发布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市通办、“不见面审批”、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事项清单等特色清单,方便群众可查易查,可取能用;持续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市级25个部门94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90%以上;全市13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318个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点,111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76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村(社区)服务站帮办代办,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4.33%打造“水城帮办”服务品牌,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帮办代办体系2020年以来全市共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38900余次,特色服务29900余次。二是汇总归集材料,认真模拟演练。10月27日,营转办组织了一次模拟填报,对现场填报的规则、流程进行了全真模拟,市行政审批局认真准备,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检验了日常工作的扎实程度,锻炼了填报人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在模拟填报中取得92.4分的成绩,位列全市第二。三是全面筹备谋划,完成现场填报。在正式填报前,由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局组成现场填报团队结合前期模拟填报的经验,对准备的材料反复论证完善,与市发改委、市市民热线受理中心等配合部门加强了沟通,确保材料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市政务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12月13日,现场填报团队在潍坊市与后方团队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指标的现场填报。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将结合前期回访企业的情况,密切关注企业问卷调查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大厅的日常管理,力争政务服务指标取得好的成绩。

17、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再减少一半。建立涉及多部门事项的并联审批制度,优化办事流程,推动政策集成。统一规范市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划转事项,建立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我局为配合部门)

(一)综合推进“一链办理”、“一业一证”、告知承诺制、电子证照应用等手段,积极推进“三压缩”工作。一是组织科室对488审批事项办理项进行了梳理申请人实际需提交的材料2480个减为2080个,压减率16.13%国脉系统承诺时限减至2499.5个工作日,法定办结时限60306个工作日相比减了95.9%。二是推进“一链办理”,围绕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深入推进菜单式服务,形成201项事项链条,绘制优化流程图,制作服务清单、整合一表申请表单,材料环节、时限压减分别达到41%47%32%三是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在全省率先形成一个行业许可的“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个流程、一套材料、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区服务、一证准营、一次办好”的行政审批新模式,共压减材料200余件,精简率最高为81%,压减环节71%以上,时限平均压缩85.5%。四是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市行政审批局承办的188个主项中,90个主项可实行容缺办理,48个主项可实行容缺受理,占所有事项的73.4%,296项材料可容缺,可先行承诺、限期提交或免于提交,19个事项的现场勘验环节实现可容缺,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等事项在材料、环节容缺办理后实现了“即来即办、当场发证”,部分项目环评审批时间缩短了90%以上。五是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市县两级2896项政务事项实现身份证网上核验实体证照免提交,5701项事项营业执照信息可自动验证填充

(二)围绕项目生命周期,深化工建领域改革。一是实施“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构建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框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环节,进一步压缩为建设项目审批前、报建前、建设后三个生命周期环节,环节中的审批事项连成一个办事链条,推动办“一个事项”向办“一个周期”转变;二是实施“拿地即开工”。按照分类实施、精准发力的原则,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开展“主题式”审批,尤其对受众面大的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在全省打造了极简极快审批服务模式。9月11日位于冠县的山东华恒新材料新建仓房项目,一天之内拿到土地出让合同、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人防易建证、施工许可证的“一书五证”,刷新了“拿地即开工”最新速度;三是创新实施房地产项目“交房即办证”实现新建房屋交房15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理不动产权证。截至目前,12个房地产项目实现了“交房即办证”,成功打造了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聊城样板”。

(三)规范县级事项划转,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及上网运行。一是公布了县级事项划转指导目录,明确了203项应划事项,分两批完成了县级审批局事项划转,各县行政审批局最终划转事项在240项左右,实现市县领域相对统一、县县事项相对统一。二是加大网上信息核查力度。全面排查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对外公开信息情况重点是办事指南中申请条件、办理材料、办理地点、联系电话、环节审查标准等要素,指导修改完善相关信息300余条。是加强“一网通办”核查力度。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在省“一网通办”总门户和山东政务服务网上的模拟申报,与技术人员配合,对在申报过程中出现的无法找到事项、跳转页乱码、未配置事项等问题逐一调试完善,累计排查网上事项200多件,解决问题100多处。是做好(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指导县(市区)做好(社区)服务站点及便民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工作,共计增加(社区)站点1000余个,梳理便民事项1000余项,并同步做好在山东政务服务网的站点建设。

45、完善重点项目联合审查机制,明确不同行业好项目标准,制定办理“流程图”“时间表”,确保“要素跟着好项目走”。(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发展改革委)

该项工作市发改委为牵头部门,我局委配合部门。当前市发改委已经建立重点项目落地机制,我局为该项工作专班副组长单位,在创新项目审批和服务方式方面,今年来以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主要开展了以下:一是审批阶段规范优化。2019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理论,今年来不断对各阶段进行再优化,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合二为一,项目立项核准和招投标核准合二为一,四事项同步办理,同比减少材料9项,减少时限14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实现材料齐全现场即办。工程建设阶段,对3公顷以下不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配套《聊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导则》、《聊城市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制度》,实现审批流程标准化,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不再作为办理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联合验收阶段,进一步规范了办理程序,根据建设单位申请,推进竣工联合验收与建设单位组织的“五方验收”合并进行;联合验收结论意见书做为联合验收事项的统一确认文书,相关部门不再单独出具。二是内部环节扁平再造。实行工程建设阶段并联和环节并联,打造主题式审批。对于高频发生的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工业建设类项目,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三个阶段合并为工程建设许可一个阶段,分别制定全过程常办事项“一张清单”和“一张表单”。进一步优化简易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充分与我市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结合,打造极简极快审批模式。主题式、合并办、并联推,项目建设过程中10余个事项可实行一次申请、多证(文)齐发,实现了企业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再压缩,平均压缩率达到65%。三是事项管理分类实施。在承诺办方面,市级工程建设领域4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全部或部分材料容缺受理或办理。在全省首推环评正面清单管理,40大类93小类行业的项目实行“豁免管理+告知承诺”,我市环评审批时限缩短到2个工作日内,符合受理要求的更可实现当天可办。在扩消费方面,今年12 月31日前,已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完成基础工程(正负零)前提下,即可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在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消城市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办理。四是线上服务共享集成。持续完善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功能,全市(1市8县3开发区)共配置系统事项1363个,除涉密外的所有工程建设领域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系统运行,率先在全省将资质类审批纳入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完成16个系统的互联互通。10月21日,在全省率先完成和投资项目审批系统的深度融合,企业申报项目实行一个系统对外,实现了数据走网路,一个系统走全程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网上办事环境。五是实施“全覆盖高精准、零距离”服务。服务项目上覆盖省市县重点项目、已签约双招双引项目、民营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服务流程上覆盖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周期审批过程;服务事项上覆盖项目单位办理准入准建准营所有事项设立投资项目会客厅,专业人员提供标准化、精细化、全流程咨询、指导和协调为企业量身定制审批事项办理清单。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建立了12支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代办队伍,推行联动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扫码服务、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企业动嘴、帮办跑腿”的目标。今年来全市共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代办服务近一万件(次)。

46.在市属开发区试点推行土地菜单服务,分门别类编制单一型、混合型和私人订制型土地菜单,逐步推开“标准地”改革。其他省级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同步开展改革试点。(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我局为配合部门)

    配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做好“标准地”供给相关审批服务,用地单位在竞得土地后,我局按照“一次办好”和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实行“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告知承诺”。

51.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我局为配合部门)

我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审批工作,今年以来,为市城市管理局聊城市主城区西南片区市政排水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及水环境治理工程、聊城嘉明国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提标改造工程等多个项目办理用地说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手续,积极做好相关项目国家债券资金申报手续保障工作。疫情期间,为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出台《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建设审批工作五条服务措施》,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建设项目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的,当场办理,网上公示,不再进行项目现场公告;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等市政建设项目取消选址意见书。

54.创新完善耕地保护、清理乱占耕地建房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共同责任体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我局为配合部门)

配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在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过程中严格执行《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年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发挥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的控制和引领作用,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

69、健全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积极争取省级重点行业“一业一证”试点,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决策部署,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山东省实施了“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聊城市超前谋划、积极争取,锐意创新、扎实推进,全程参与了省“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试点工作成效凸显各项数据、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创新做法全省复制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超前谋划求突破3月份,聊城市在全省率先梳理拟纳入试点的改革行业,制作了聊城市的工作规范并全程参与省级行业规范的起草。4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加快流程再造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聊城市被确定为“一业一证”试点单位;6月份开始,相继被确定为省“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信息系统开发试点建设单位和“一业一证”地方标准编写单位,成为全省试点行业最多、试点范围最广、试点任务最重的地市。二是改革攻坚创亮点在省市场监管局安排部署前,聊城市首发行业综合许可证并率先实现20个行业发证全覆盖,同时,积极跟进各县(市、区)改革推进,统一组织全市“一业一证”改革推广宣传,及时掌握改革成效,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改革实施以来,“学习强国”、新华网、大众日报、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等网络、新闻媒体纷纷对我市的改革推进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助推了我市改革工作,更好回应了社会关切,形成强大改革气场。5月27日,聊城参加全省“一业一证”首发仪式,省委常委刘强秘书长指出:“聊城认识到位,行动迅速,走在了全省前列”;6月12日,聊城在全省召开的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部署工作视频会议上做典型发言;8月20日,省市场监管局到聊城调研“一业一证”改革给予高度评价;9月底在全省率先实现“一业一证”平台与自建系统和政务服务审批系统的互联互通,在10月13日召开的全省“一业一证”系统升级视频会议上再次做典型发言。三是砥砺前行结硕果。改革不停步,成效迈大步,各县级局也改革亮点纷呈,高唐县高标准、高起点首发证和四级通办的探索推进,阳谷县联合勘验与远程勘验及“一业一证”与告知承诺的有机结合,打造了聊城“一业一证”的“样板经验”。9月30日,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部分县(市、区)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经验做法的通知》,县级入选经验5个,聊城市独占其2。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共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近4266张,覆盖44个行业,平台打证2900余张,发证量、覆盖行业和平台办件量始终居全省首位。

83、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市行政审批局)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打破“卷帘门”。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规范政策制度的出台,建立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等办事制度;建立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强化差评整改,倒逼服务效能提升。二是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击碎“玻璃门”。以改革试点为抓手,推进告知承诺制、“一链办理”、一业一证”改革,提高审批效率,破除材料反复提交、“准入不准营”等顽疾。三是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杜绝“旋转门”。努力打造有温度的政务服务,开展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打造“水城帮办”服务品牌,建立“项目会客厅”,让企业和办事群众“进一窗、找一人、办多事”。四是强化信息公示公开,建设“透明门”。强化事前告知服务,进一步完善了事项服务指南,方便群众提前获取所需信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对外公开改革举措、工作进展和改革成效,积极主动地公开与企业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保障群众知情权。

二、市级领导干部领衔推进制度创新项目清单

项目名称: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改革

创新目标:建立综合验收备案后 5 个工作日办理栋证登记,栋证办理完毕后 5 个工作日完成分户证登记的工作机制,实现开发企业向购房业主交房时即达到能够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目标。

2020年4月,聊城市在全省率先延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链条,将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纳入改革内容,11个房地产企业、4000余户购房群众从改革中受益,成功打造了全省改革创新的“聊城样板”,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书坚作出批示,全省推广实施。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筑牢改革基底。率先提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理论,将工建审批划分为立项、规划和施工三个阶段,通过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工建领域审批事项80%由市行政审批局实施;通过流程优化,实现工建审批简化材料、合并办理、扁平并联、多图联审、多测合一,推动审批由“一个事项”向办“一件事情”转变,审批提速80%以上。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起双线并行审批、办理三个阶段、验收后15 个工作日内达到办证条件的“ 2315” 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的工作机制。对实施“交房即办证”过程中不动产登记部门和房地产交易部门的重叠业务,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形成改革合力。

三、再造验收流程。围绕创造改革实现的最优条件,健全完善了联合验收机制,出台了《聊城市城市规划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小区获得电力的意见》、《关于开展聊城市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聊城市城市规划区房地产开发竣工联合验收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明确联合验收条件、内容及程序,压实了政企责任,打通了信息互通等关键环节。

四、规范督促开发企业开证。针对开发企业在手续办理中存在的“等一等、靠一靠”惯性思维,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深化“交房即办证”改革认知,通过诚信管理、联合惩戒等方式,督促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规范开发,项目验收过程中主动作为,项目交付使用中积极服务,提前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五、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创新同时,解决不动产“减存量”问题。通过实行并联审批,使竣工联合验收备案时间由3天压缩为0.5天,采取提前上岗、延时下班、周末不打烊等方式,确保群众办证只跑一次、一次办好。我市全市259个已入住未办证房地产开发项目,截至12月11日已解决222个,完成户数12万户。通过解决存量办理不动产权证,全市不动产契税收缴6.7亿元,较好的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财政增收压力。累计生成6194万元的消费券,促进了消费加快恢复。

六、引领全省纵深改革。4月10日,莘县成功推出2例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项目,开创全省先河,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4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来我市调研并形成报告,5月27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书坚同志批示全省推推广。8月20日,省委刘家义书记对聊城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改革和处置不动产历史遗留项目工作作出批示:“只要真下功夫,下真功夫抓,就一定有效果”。9月8日,省自然资源厅等5部门印发文件,在全省正式推广“交房(地)即办证”服务模式。

 

四、市直部门重点改革项目清单

一、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办证”改革(与市级领导干部领衔推进制度创新项目清单内容一致)

二、推进政务服务“六一集成”

一是事项“一门”办。持续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市级25个部门94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90%以上。二是受理“一窗”通。在全省率先推进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各县级政务服务大厅、137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无差别“一窗受理”,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了提升“一窗受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市行政审批局申请了“一窗受理”标准化试点项目,9月底高标准通过了省标准化验收。三是办事“一链”清。围绕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深入推进菜单式服务,形成201项事项链条,材料环节、时限压减分别达到41%47%32%搭建“一链办理”双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一链办理”四级通办,截至目前,共办结“一链办理”事项近30000例,提高了群众办事的便捷度,相关做法已列入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案例。四是审批“一网”转。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各子系统,完成市级“一网通办”微信小程序首批7个事项测试运行,实现了投资立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等网上办事入口与政务服务网的前端整合。截至目前,聊城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为94.33%。五是证照“一键”邮。截至11月底,市行政审批局综合受理窗口接受业务咨询6077次,受理线上线下业务总量14797件,统一发证11153件(含免费邮寄3588件)。六是服务“一口”评。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推进业务系统与省好差评系统对接,在大厅醒目位置张贴静态二维码,主动邀请企业评价,拓宽了评价渠道,群众可以通过短信、门户网站、评议卡、电话回访等进行评价,重视差评结果运用,将差评整改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底绩效考核,今年以来共接到评价数据36156件,其中差评事项29件全部督促相关部门进行了整改公示。

三、平台补链延链打造“十个不见面”电子化交易平台

聊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的部署要求,以“互联网+招标采购”为抓手,以不断降低招投标交易主体交易成本为目标,以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为切入点,先后推出了CA数字证书办理不见面、在线开标不见面、远程评标不见面、咨询服务不见面、业务培训不见面、保证金缴退不见面、标书获取不见面、中标通知书线上打印不见面、监督管理不见面、诚信入库不见面等十个“不见面”具体举措,深化流程再造,压缩工作环节,加速“线下办”向“线上办”的升级,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信息化水平,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CA数字证书办理不见面。以“线上办、不见面、快递邮”为服务宗旨,投标企业或供应商可在聊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登录多CA统一认证平台(山东省CA办理平台),根据CA办理指南远程办理操作流程,完成线上注册、证件上传、线上审核等环节,审核通过后,利用邮寄方式发放CA证书,让CA办理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并通过CA互认实现“一把CA走山东”目标的实现。近期,为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中心积极推进落实由财政资金承担公共资源交易CA数字证书成本,现已完成CA数字证书供应商项目招标采购工作,12月底前,将实现公共资源交易CA数字证书免费发放。

二是在线开标不见面。2020年9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见面开标大厅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行,运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场景式线上虚拟大厅,将传统的现场开标方式变为网上不见面开标,投标企业或供应商只需一台上网电脑在家、在办公室登录不见面网上开标大厅,即可全程在线完成开标、解密、语音互动和提出异议,给投标人以“身临其境”的开标感受。自9月底上线运行以来,全市共计120余个招投标项目(标段)采取不见面方式开标,累计共有1000余家(次)企业参与。以“聊城大学工程技术与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于12月4日在中心以不见面方式完成开标,来自山东、江苏、天津、四川等六省市的139家企业参与投标,开标室内未见熙熙攘攘的投标人,只有3名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有条不紊进行线上解密唱标,仅用51分钟即完成项目开标工作,真正将项目开标由线下“面对面”推到网上“键对键”。目前,不见面开标已在工程招投标项目全面推开,一方面大幅缩短了开标时间,节省了投标企业现场投标所产生的交通、住宿、等待时间等成本;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人员聚集问题,是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有效举措。

    三是远程评标不见面。聊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评标专家通过远程异地在线评标系统、远程视频交互系统,实现无障碍化沟通,在线打分、评标结果、评标报告由系统自动生成,评标结束后,系统自动将开评标时间段内的监控录像上传保存,全程留痕,可查可溯。目前,我市已与日照、滨州等四个地市签订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同时,中心积极探索推进市县间远程异地评标工作,2020年6月确定了冠县、高唐、茌平、阳谷、东阿5个县(市、区)为试点单位(冠县、高唐、茌平为主场试点),并制定了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现了“线下不见面、线上面对面”的远程“同框”评标。截至目前,全市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0余个。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开展,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从地域上实行了隔离,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可有效解决专家资源不足问题,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评标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同时,极大提高了评标效率,为交易各方主体及评标专家节省了交通、时间等成本。

四是咨询服务不见面。为做好疫情期间招标采购进场交易项目服务工作,本着“不见面”服务宗旨,紧紧依托“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模式,将服务及时转到线上进行,中心及时对外公开业务科室工作人员联系方式、400服务热线、网上人工智能客服“小桥”、QQ远程协助等多种渠道为交易各方提供公共资源交易咨询服务,让数据跑路代替交易各方跑腿。

五是业务培训不见面。为进一步优化我市招投标营商环境,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指导各交易主体更好的掌握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操作,规范电子招投标文件制作,中心创新开展了“线上”培训模式,加大对代理公司、投标企业培训力度,提高对于电子化的适应性。年初疫情期间开展4场线上培训,共计培训1240人7月9日再次开展线上业务培训,约290余人参与。9月9日—10日,举办了三场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线上直播培训会,共计培训838人次。

六是保证金缴退不见面。通过对保证金管理系统优化调整,实现了保证金网上缴纳、到期带息自动退还和到账提醒功能,实现了投标保证金业务“零上门”不见面办理。

同时,为有效解决保证金缴纳占用投标人资金成本,也带来保证金大量沉淀,增加企业负担的问题,中心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利用电子保函(保单)代替投标保证金,搭建了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实现了保函保单网上办理,方便快捷。截至目前,共成功申请电子保函(保单)160余家(次),释放现金量8000余万元。

七是标书获取不见面。进场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招标采购文件无需投标企业(供应商)现场领取,均已实现通过网络由投标企业(供应商)填写投标信息后即可免费获取,进一步降低了投标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助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

八是中标通知书线上打印不见面。2020年8月1日,中心实现中标(成交)通知书网上打印、不见面领取、二维码查询,中标(成交)通知书网上打印功能的实现,各交易主体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进入交易系统中标公告页面,查询中标信息,这为各交易主体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有效防止了中标通知书造假行为,有利于营造诚信竞争的市场氛围。

九是监督管理不见面。2020年8月,我市被省发改委列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省市一体化5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实现省监管系统与我市招投标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并根据我市实际对监管内容作了个性化调整,相关招投标项目信息能够通过招投标业务系统及时推送至监管系统,有关监管部门可全程在线实时监督项目交易全过程。

十是诚信入库不见面。2020年9月26日零时起在实现诚信库企业业绩、奖项、各类证书、项目管理人员等信息自动核验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投标企业基本信息、企业资质及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信息的自动核验,实现投标企业(供应商)诚信库入库全流程网上办理。进一步便利投标企业(供应商)诚信入库、优化了营商环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