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领导解读:李静局长解读实施流程再造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工作
11371500MB2862819G/2020-4409761
2020-06-10 11:14:45
市行政审批局

领导解读:李静局长解读实施流程再造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工作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市行政审批局积极落实“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聚焦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持续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优化营商环境,取得较好成效。我局牵头的我市4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建筑工程许可指标全省排名第2,企业开办指标全省排名第3,“互联网+政务服务”指标全省排名第5,参考指标“招投标”全省排名第9,圆满完成重要指标牵头任务。在省政府办公厅“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第三方评估中,聊城市位列第5,较好完成改革攻坚任务。

一、高度重视,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服务
 (一)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强化体制保障

1.加快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市级分两批划转八大领域行政许可事项178项、关联事项48项、收费事项6项,基本实现“应划尽划”,废止和封存审批专用章35枚,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划转后,建设工程全链条常发生的69个审批事项,80%由市行政审批局办理,切实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快了项目落地。行政审批局组建以来,持续对划入事项实施申请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三压缩”通过容缺受理、数据核验、告知承诺等方式,审批环节、审批材料、审批时限的压缩率分别达66.7%、29.5%、75.7%。

2.规范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会同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机构设置、服务事项、运行机制等14方面明确工作标准,压实工作责任,促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化。8月20日,召开了全市规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建民对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12月份,市行政审批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各县(市、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厅、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实地调研督导,通过现场督导、组织座谈和现场体验等方式,发现各级大厅在硬件设施、窗口设置、人员配备、服务水平、政策落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听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督促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全市135个乡镇(街道)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近百个办理项在镇上“一门”办理,村级代办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办事在家门口就近办成为现实。

提升“三个一”服务,夯实服务基础

1.积极推进依申请事项“一门办理”。2019年4月份起,组织相关部门对市级未划入市行政审批局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梳理确认,除部门专厅办理的、已实现全程网办的、涉密及场所原因暂不进厅的,其他事项全部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应进必进,将378项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强化首席代表负责制,对年办件量少、流程清晰的事项探索实施委托授权制,优化受理审批流程,明确相关责任,通过“一口进、一口出”、专人对接、网上审批、物流寄送、委托打证等多种方式,督促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行综合受理,提升“一窗通办率”。

2.持续深化“一链办理”服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菜单式”联办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在全市开展“菜单式”联办服务优化提升工作,推进“菜单式”服务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打造“菜单式”服务升级版,健全完善“一张清单、一张表单、一窗受理、一门办理”的运行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梳理服务指南,优化服务流程,完善调度评价机制,促进“菜单式”服务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市级共梳理了“办一件事菜单”128项,建立了“一链办理”一网通平台,各县(市、区)建立了“一链办理”专窗,办理各类菜单式服务事项近4000余项。

3.打造帮办代办“一帮到底”。加强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点建设,市、县、乡均完善了帮办代办窗口,村级配备了代办员,初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覆盖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帮办代办工作规则,明确了帮办代办的范围、方式等内容,实施了延时服务、联动服务、远程服务、上门服务、重点帮办等特色服务,开展咨询导办、协助帮办、全程代办、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进门有人服、办事有人帮,打造有温度的政务服务。2019年,帮办代办平均每月提供服务3000余件,延时服务近百件。疫情防控期间,帮办代办作为政务服务必要补充和有效手段,帮助企业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286件,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强化技术支撑,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1.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深度。开展了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及上网运行工作,组织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对实施要素进行梳理,截至目前,市县两级11158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已纳入平台运行,可网办率达96.8%,实现省、市、县、乡级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提交材料等要素级十同”。

2.不断完善提升网上办事能力。启动平台完善提升项目建设,围绕“一窗受理”业务,开发“综合受理云平台”,优化“菜单式”等服务功能,支撑业务运行。探索推进“市区通行证”自动审批,实现了证照秒批,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研发了“智能化数据接口”不依赖上级系统做任何改动,在本地实现数据共享和系统对接,实际上在政务服务系统和业务专网之间建立了“连接桥”,让数据双向流动,有效解决了“一链办理”的“一表”、“一单”难题。

3.搭建审管互动平台。为实现审批与监管的无缝对接,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建设了审批监管互动平台,实现审批信息与监管信息双向互动,审批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监管部门,方便监管部门对新注册经济主体或者审批行为主体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监管信息也回传至审管平台,审批科室及时掌握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信息等信息,及时作出审批决定,实现审管1583条,加强了审批局与监管部门的横向联系。

以改革试点为抓手,推动制度创新

市行政审批局积极争取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政务服务“好差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社区便民服务(东昌府区具体承接)4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加快聊城制度创新,3项改革实践样本在全省推广,4项具体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1.开展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试点。按照省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试点要求,对市政务服务大厅进行改造升级,科学划分前台导服区、综合受理区、后台审批区、帮办代办区、办事等候区、自助服务区等区域,前台受理窗口由之前的88个减少为38个,减少了57%,设置了全领域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10个,综合出件窗口2个项目会客厅窗口2个,进厅的市级378项事项全部实现综合受理、统一出件,综合受理效率提升50%以上。创新建立了行政科室统筹、“事业人员+购买服务”综合受理的人员配备模式,以人员培训为抓手,通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政务服务礼仪培训、“晨学一刻钟”“班后一小时”等培训,快速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综合受理能力,变“专科医生”为“全科大夫”。11月中旬我市的“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试点工作高标准通过了省验收组验收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并入选省“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典型创新案例。

2.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群众评”。按照省试点要求,建立了“好差评”工作制度,通过开通网页“监督评议”模块、短信评价、设置评价器、在发证窗口发放评议卡、在各类政务服务大厅摆放“好差评”二维码、开展电话回访和社会监督员评议等多种方式,畅通群众评议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推动差评事项整改,倒逼政务服务工作优化升级。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收到群众评价数据39843条,其中差评事项48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回访满意率100%。为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积极争取将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纳入2019年市直机关绩效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制度的常态化、长效化。

3.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制定了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规程,梳理确定了《开展告知承诺制试点的证明事项清单》,涉及发改教育住建、市场监管、水利、农业等领域28项证明事项纳入告知承诺制试点,及时修改相关服务指南,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示。截至目前办理业务700余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紧扣评价指标,优化营商环境

1.围绕“企业开办”指标,打造“3012”品牌。健全完善了实体大厅商事登记综合服务区,实行企业登记、刻章、税务、银行开户一站式服务,通过实施全程电子化登记、银行免费开户,公章免费刻制、政银合作等措施,大力推行“零材料”提交、“零成本”开办、“零距离”服务为核心的“三零”服务,实现了全市企业开办1个环节,2小时办结,打造了企业开办的“3012”服务品牌。通过实施企业开办“三零服务”和一窗受理,实现了申报材料从13.94件到“零材料”,开办成本从平均500元“零成本”开办,办理时限从11.04个工作日到最快两小时办结从自主登记到贴心全流程帮办代办的“零距离”服务。2019年全市累计登记市场主体114754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9.59%,减少申报材料34万余件全市平均全程电子化率达95%以上

2.围绕“建筑工程许可”指标,加快工建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环节,进一步压缩为建设项目审批前、报建前、建设后三个生命周期环节,每个环节的审批事项连成一个办事链条,推动办“一个事项”向办“一件事情”转变。同时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统一政务服务实名认证系统、以及市政务服务网、中国移动云MAS短信平台等多套系统实现对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现联审联办。我市“一张蓝图”全省首批通过国家住建部校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进速度位居全省前列。

3.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指标,提升服务效能。制定了优化政务服务一揽子计划,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提升(相关进展情况在第一部分已汇报,此处不再重复)。同时,为了提升服务效能,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聚焦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就业创业等7个重点领域和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5类重点人群,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实施流程再造,实现了全市120项高频事项少跑腿、快办事、一次办好,超出省级部署任务20%组织各部门对审批所需的次要材料进行梳理,按照次要材料容缺后补的原则,推进152项涉企事项可容缺受理。

4.围绕“招标投标”指标,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全省最早实现水利(施工)工程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是全省进场项目最全的市级中心。加强了交易系统完善升级,实施了12处创新改造,实现了工程类项目100%全流程电子化,采购类项目70%全流程电子化。不断规范交易过程管理,全年出台内部管理制度22个,巡场687次,函告行政监督部门33次,通报不当行为103次,大大提升了进场交易的规范化。有效降低企业投标成本,积极推动保函替代保证金工作,2019年23个项目154家企业采用保函形式缴纳投标保证,涉及金额6601.1万,退付保证金利息17.46万余元,取消进场交易项目招标文件费用14.23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信息化基础薄弱。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不充分,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缺乏兼容性,部分历史数据仍未实现电子化。系统平台整合进度慢,部门专网依然过多,面临“多套系统、多个流程、反复登录、重复录入”问题,影响了审批效率的再提升。

    (二)重点领域改革有待深化。企业开办政策在各县(市、区)落实情况还存在不均衡问题;工建改革项目策划生成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政务服务便利化与先进地市相比还有差距,基于信息化的创新点还不够多。

三、下步举措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根据2019年运转情况,积极谋划了2020年14项重点改革任务,覆盖工建、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营商环境指标优化、“就近办”、“不见面审”等流程再造等方面。全省“九大攻坚行动”出台后,我局对照攻坚任务,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聚力突破点,标准再提高、任务再分解、责任再明确,蹄疾步稳,狠抓工作落实。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务院、省政府对营商环境评价要求,进一步明确指标提升方向及标准,协同相关部门认真分解落实工作任务,优化我市政务服务营商环境。

)实施工建领域改革攻坚行动。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100个工作日以内。实施高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重点突破,分项目类型制定“1+5”审批流程图,指导建设单位有的放矢“一链办理”。创新实施房地产项目“交房即办证”制度,实现交房15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理不动产权证。建立“投资项目会客厅”,提前开展产业政策、环境准入、资源利用等可行性研究,加速项目生成落地。

实施市场准入领域改革攻坚。再造企业开办流程,构建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开办开户一窗受理、准入准营一链办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服务新流程;申请人现场领取或免费获寄营业执照、免费回墨印章、发票(不含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控设备,实现企业开办“智能办、随时办、就近办、不见面”,全力打造聊城企业开办“零材料、零成本、零距离、零见面、一个环节办理、2 小时办结”的“4012”新模式,力争企业开办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企业群众“就近办”。加强市、县、乡跨层级联动,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全市通办”。围绕跨层级受理条件、受理流程、委托事项等重要环节实现突破,让群众在“家门口”办事成为现实。进一步优化“一门”“一窗”“一网”“一链”,提升服务效能。

(五)推进系统融合信息共享。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推进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智能化水平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扩大“秒批秒办”范围,促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成果应用通过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手段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电子招投标系统,大力推进技术暗标错位评审,深化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推进电子保函应用,减轻企业投标负担,提升招投标效率。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